严字打头培塑“自觉的纪律”
发布时间:2023-05-24阅读:0 文字大小: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都要贯彻严的要求,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让干部重视、警醒、知止,使全党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党的纪律是带着强制性的,但同时,它又是建立在党的基本理论基础之上的纪律,是建立在共同信仰、共同理想、共同奋斗目标之上的纪律,必须建立在党员与干部的自觉性上面,要靠广大党员自觉的遵守和执行来维护。

  知晓纪律:宣传教育推进到底

  我们党历来强调要培养“自觉的纪律”。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讲过“锦州苹果”的故事:“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他特别指出:“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纪律建设日益加强,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同时着力加强纪律宣传教育,将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广而告之,不搞不教而诛,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但从近年查处的案例看,仍有少数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淡漠,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直到接受处理的时候都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实际上,种种不规范、不正常现象,根本都在于党的观念不强,党性修养特别是纪律修养不够,从而漠视党章、背离党规。只有对党员干部加强纪律宣传教育,让党员干部了解掌握纪律,继而把铁的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才能发挥纪律建设的治本功效。

  常动“婆婆嘴”、多念“廉洁经”,开展纪律宣传教育目的在于把纪律交给全体党员。加强纪律教育不是一次集中性学习教育就能完全达到目的,也不是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就能够彻底解决问题的,而是一项要在全党普遍开展的基础性工作,需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实现常态化。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党组织对纪律教育在当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纪律教育“不太上心”,很多工作主要由纪委特别是纪委宣传部门开展,力量十分受限。有的党组织在党风廉政建设集中宣传教育时段抓一抓,或者单位“出了事”才抓,工作一忙、风口一过纪律教育也随之松弛。有的地方在纪律教育上压力层层递减,越到基层越不重视,处于“推一下动一下”的被动状态,“小散远”等基层末梢单位甚至出现教育盲区。对此,落实二次全会关于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的工作部署,各地积极探索有效路径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有的地方开展“纪律教育周、教育月”等主题性活动,将纪律教育融入集体学习、警示教育、廉政谈话、专题组织生活会。有的还建立健全督查考评机制,将纪律教育纳入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指标。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态势正在形成,有力推动党员干部夯实党性根基,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不断增强遵规守纪的自觉。

  防止“走过场”“一锅煮”,避免大而化之、学用脱节,纪律教育要取得实效,坚持分众化、提高针对性必不可少。党员干部所处岗位、行业、地域不同,自身年龄阅历、接受能力、廉洁风险点也有差异,相应的,纪律教育需要一改“一锅菜招待百家客”的做法,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做好分层分类指导,做到量体裁衣、精准施教。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要求高度重视年轻领导干部纪律教育,就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年轻领导干部多数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接受政治历练、组织考验的时间较短,党性锻炼相对不足,“前脚踏上仕途,后脚就步入歧途”,成为部分年轻领导干部踩红线、触底线的真实写照。对此,各地聚焦扣好年轻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第一粒扣子”,通过任职谈话、廉政风险提示、组织新提拔年轻领导干部开展党规党纪知识测试等方式,教育引导年轻领导干部强化纪律意识,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

  把纪律处分“一张纸”变成纪律教育“一堂课”,做实以案明纪,是加强纪律教育的好方法。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特别是身边人身边事,往往是最好的纪律教育素材。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关于加强纪律教育的工作部署中,运用典型案例和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警示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实践来看,多地抓住同级同类警示教育可比性、警示性强的特点,选取地域相近、层级接近、行业相同、岗位类似的案件,取得了良好效果。有的选取“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例,找准找实“一把手”在决策、用权、交往、家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督促“一把手”和领导干部查摆问题、整改提高。有的针对金融、国有企业、政法等领域和粮食购销等行业的腐败现象,对同一类腐败问题进行综合剖析,深挖共性教训,突出靶向思维,更有利于使教育对象加深理解、产生共鸣。通过用好身边“活教材”进行“精准滴灌”,各地把党员干部对案件的高度关注转化为纪律教育的契机,让典型案例、身边人身边事成为一场场普规普纪的大课。

  借用新媒体技术,纪律宣传教育载体形式日渐丰富,精准度互动性也越来越强。“叮,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纪检监察组给您发了一条新消息,请查看。”河南省郑州市纪委监委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纪检监察组近期开展“线上纪法小课堂”,每日摘选一条党规党纪及相关案例等,通过政务平台推送全体干部。现在,“微信”“微博”“视频”“动漫”“H5”等新媒体形式,在纪律宣传教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运用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手段和新媒体平台,各地普遍开展互动式纪律教育,将警示案例、互动问答、情景讨论等引入其中,推行沉浸式、场景化、互动式学习,在“纪”与人的互动中强化了纪律教育实效。

  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从纪律教育到纪律自觉,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而必须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既要把纪律教育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寓于日常、形成常态,又要与党性教育、廉洁文化教育贯通起来,将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多措并举让党员干部把党章党规党纪牢牢刻印在心上。

  敬畏纪律:规范执行一严到底

  “高压线不带电,就有人能在高压线上荡秋千。”有党员干部这样感慨。严格执纪,是最有力的纪律教育。党员干部一旦无视党规党纪、视之为“稻草人”“纸老虎”,必然踏“雷区”、踩 “底线”。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例看,有的党员干部依然拿党的纪律规矩当儿戏,不收敛、不收手、不知止,顶风违纪、我行我素,一而再再而三地越界越线。有的在利益诱惑面前心存侥幸,想方设法钻制度空子、躲监督“探头”。有些人自恃有本事、有来头,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全然不把纪律放在眼里……

  这些现象,根源在于纪律执行不到位、不到底,党员干部对纪律缺少敬畏,陷入纪律实用主义、工具主义的窠臼。实际上,让党员干部知规懂纪并不难,难的是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的养成,并能够切身执行党章党规党纪的要求。对此,必须坚持严字当头,严格执行党的各项纪律,切实维护纪律的刚性、严肃性,决不能把纪律当成“橡皮筋”“橡皮泥”,确保党员干部形成对纪律的敬畏和习惯性遵从。

  严字当头,就不能像“橡皮泥”那样又松又软,必须执纪必严、违纪必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党的纪律具有高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是硬性约束、刚性要求,是不能触碰的高压线。违纪行为一经发现,就要严格按纪律和规矩处理到位,决不能搞情有可原、下不为例,决不能搞嘴上喊得凶、动起手来软,决不能搞法不责众、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通过真查严处,打破一些人在遵规守纪问题上的观望心态、侥幸心理,使党章党规党纪真正成为管党治党的戒尺。

  严字当头,也不能像“橡皮筋”那样时紧时松,搞运动式执纪,必须一以贯之、不枉不纵。纪律执行要做到日常化、经常化,而不是运动化,搞成一项突击任务。从党的纪律执行历史经验来看,凡是运动式就没希望,只有见诸日常、长抓不懈才能行稳致远、形成自觉。这在中央八项规定相关实践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党中央反复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也正因为如此,有别于以往“几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情况,通过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持续释放执纪必严强烈信号,中央八项规定成了改变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标志性举措,得以时刻印在党员干部脑海中,赢得了无数人民群众的心。

  严字当头,更不能做“选择题”、看人下菜碟,必须纪律面前一律平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要严格党的纪律,坚持党纪面前党员人人平等,对党内一切消极腐败现象认真查处、严肃执纪,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存在。”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个原则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就在于规定了党的纪律是统一的,必须无条件遵守;执纪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纪律为准绳,不管涉及什么人,位置有多高,处在什么行业,只要违反党规党纪都要受到纪律追究,并按照统一原则和标准处置。纪律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决不允许搞“法不责众”“下不为例”,决不允许以言代纪、以权压纪、徇私枉纪,决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凌驾于党纪之上的任何特权。

  纪律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好比一艘在大海上的船,在船上行动是自由的,可一旦跨出了这艘船的底线,就会掉入海里。党员干部要深悟敬畏是守纪的根本,“敬”则有端正的态度,“畏”则有警示和自省。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感受纪律的威严,从而形成内心的自制。敬畏意识越强,底线意识越强,纪律意识也越强。这不仅是守纪的态度问题,更是事关知党爱党的觉悟境界问题。深明此理、择善固执,守纪的自觉性就会大大增强。

  浙江省安吉县纪检监察干部以在线直播形式讲解党规党纪。 殷兴华/摄

  服膺纪律:一把尺子丈量到底

  “每次办案就像在干‘瓷器活’,如果不把准纪法尺度,就会办成糊涂案或冤假错案,达不到治病救人的目的。”有纪检监察干部这样谈自己的办案感悟。入脑入心的纪律教育,是通过党员干部亲身经历的工作生活经验以及他所观察到的纪律实践得来的。一次公平公正、让党员干部心服口服的执纪行为,就是最具感染力说服力、最深入人心的纪律教育,能树立纪律的权威、增强党员干部对纪律的信任和信心,所起的效果甚至要比背一百遍纪律条规的作用还要大。

  实践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纪律处分上还存在尺度不一、精准不够等问题。有的为应对上级督办或者平息舆情,处分片面追求从严从重。有的按照领导个人意愿和要求实施问责,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有的类似问题处理不平衡,存在重此轻彼、畸轻畸重现象。这些现象,是对公平公正原则的背离,并不能让被处分的党员干部真正服气,也影响了党员干部对纪律的信任和信心,影响了纪律的权威。

  对此,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该严的严、该宽的宽,该重的重、该轻的轻,切实做到尺度统一、力度不减、标准不变,做到纪法情理贯通融合,是谁的责任就严肃追究谁,是什么样的错误就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该处理到什么程度就处理到什么程度,把该打的板子都打准,才能让被处分的党员干部心服口服,从而收到“处分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

  精准定性,是处理违纪问题的前提。如果定性不准,就无法做到处理恰当。对违纪行为的定性,需要牢固树立“事实为上、证据为王”的理念,以纪律为尺子衡量党员的行为,将违纪事实用相关纪律规定来对照,准确把握违纪行为与非违纪行为,准确把握不同类别的违纪行为,准确把握不同程度的违纪行为,作出合适、妥当的处理,做到恰如其分、轻重适度。

  精准量纪,是做到处理恰当的关键。当前,党员干部对同案不同罚等问题意见比较大。在审查违纪行为时,要把握好政策界限和适用情形,充分考虑同类型案件的处理结果,仔细研究拟处理案件与已处理案件的异同,对同时期、同类型、同情节的差异不大的案件,一般应保持量纪稳定。对于常见的如收受礼品礼金等主要在时间、数额方面存在差异的违纪行为,可以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参考性文件,规范量纪尺度,从而避免畸轻畸重。

  纪律处分决定执行工作,是纪律审查的“最后一公里”。实践中,纪律处分决定执行工作中存在“缩水走样”“打白条”“搞变通”等问题。有的基层党组织在作出党纪处分决定后“虎头蛇尾”,认为公开宣布处分决定可有可无。有的基层党组织在宣布处分决定时,故意缩小公开宣布处分决定人员范围,意图影响最小化。有的纪律处分决定材料入档不规范,未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调整受处分人的职务、职级、工资、福利待遇,甚至存在受处分人员在处分影响期内违规提拔、“带病”提拔等问题。这些现象,不仅会让违纪干部心存侥幸,也会削弱处分决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需要着重加强对纪律处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纪律处分决定执行到位。

  感怀纪律:组织温暖传递到底

  纪律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护。以纪律人是治病救人,而不是整人害人,既有严肃凛然的刚性一面,也有关心爱护的温情一面,这才能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好执纪的尺度、力度、温度,在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下,做到既依规依纪履行职责,又体现对干部的关心、帮助和教育,让党员干部真正感受到严管就是厚爱,认识到纪律约束与个人成长进步同向同行,从而发自内心地感恩组织、严守纪律。

  让党员干部转变观念,纪检监察干部先要转变执纪理念。执行纪律需从思想上确立“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理念,看工作是否取得了从政治上看的正效益、纪律上看的正当性、社会上看的正能量。对违纪问题的定性量纪,坚持宽严相济的原则,综合考虑当时的工作背景、形成原因,违纪干部一贯表现、认错态度、造成的影响,杜绝简单化、一刀切,做到客观公正,既发挥纪检监察威慑作用,更注重教育挽救干部。认真解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这一难题,坚持严的基调和实的要求相统一,让开拓拼搏者站前台、让务实重干者有舞台、让不思进取者受教育、让歪风邪气没市场,用监督执纪温度激励党员、干部勇担当、善作为。

  监督管理前置,抓早抓小抓经常,防止“破窗效应”。党员“破法”无不始于“破纪”,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就不能等问题“养大了”才发现处理,必须关口前移,把“严”的要求贯彻到纪律的前沿、监督的前沿。“四种形态”是适应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挺纪在前、加强纪律建设的具体路径。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关键要用好第一种形态,把经常性监督做起来、做到位。相比查办案件,日常监督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且不易“出显绩”,不愿、不会监督现象仍然存在。这就要求拿出滴水穿石的劲头、铁杵磨针的功夫,从点滴小事抓起,从具体问题管起。用好用活谈话函询、提醒批评等方式,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促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

  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保护干事创业热情,防止“洗碗效应”。管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作“洗碗效应”:经常洗碗的人免不了会失手将碗打破,自责之余,周围的人可能还严厉指责:怎么这么不小心,洗碗都洗不好,还能干好什么活呢?勤快的人因为小小的闪失把碗摔碎,受埋怨、受责备,而懒惰的人不洗碗,自然摔不碎碗,也就不会被骂。久而久之,洗碗的人越来越少。实际上,动辄上纲上线、一味从严处理会挫伤干部积极性,而致放大“洗碗效应”,对干部的事业心伤害很大,对党的事业发展危害很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切实把“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严格把握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为公与徇私、主观与客观的界线,精准适用容错纠错,精准规范追责问责,协调推进查处诬告陷害、澄清正名等工作,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实干者助力,避免“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负面导向,把严格执纪的过程变为激发担当干事动力、释放振兴发展活力的生动实践。

  对受处分者多关心,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防止“破罐破摔”。对于那些已经受到纪律处分的干部,也不能一“处”了之、一“问”了事,而是要变处分处理“终点站”为“中点站”,在做实执纪问责“后半篇文章”中加强对受处理处分干部的教育关怀。通过“暖心回访”等方式,对犯错误的干部带着责任和感情“不放弃”“拉一把”, 让“跌倒者”再“站起来”,促其实现从“有错”到“有为”的转变,树立“改了就是好同志”的鲜明导向,真正做到纪法约束有硬度、批评教育有力度、组织关怀有温度。

  坚定的革命者视纪律为自由。一个党性强、有原则的党员干部,往往对纪律重要性的理解也相对深刻,同时在行动上也有着高度的纪律自觉。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职能定位,坚持严字当头,通过一系列的扎实工作,打通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关节”,实现从熟知纪律到敬畏纪律,再到服膺纪律、感怀纪律的思想跃升,使党员干部真正认识到自觉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从遵守纪律的必然王国迈向服从纪律的自由王国,心悦诚服地接受纪律约束,切实把培养“自觉的纪律”植根于理想信念、熔铸于党性修养、体现于实际行动,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实践有方】讲好故事增强纪律教育实效

  “主角年轻,留置时才38岁。为什么进去呢?大家可能会说,他收老板的钱。对,也不对!他走到今天,其实是从‘小’开始的,从违规违纪开始的。”这是四川省剑阁县纪委监委运用故事教育法在新提任年轻干部“廉洁导航”仪式上的开场白。

  在对近五年查办典型案件“案中人”防线失守规律的梳理时,剑阁县纪委监委案件回溯专班发现很多都是从“小酒局”“小礼物”“小便宜”“小虚荣”开始的。可是,案发单位的廉政党课、警示教育都有常态化开展,为什么就听不进去?其中,固然有被处分干部的主观原因,但纪律教育形式方法陈旧、呆板,灌输式、说教式为主,导致纪律教育缺乏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对此,剑阁县纪委监委立足“入脑入心、见之于行”,探索“六个一”故事教育法,讲一堂“身边人”案例的说规道纪课、提升一处李榕家风与法纪教育基地、编写一本“故事+图画”口袋书、创作一台融合本地“高观皮影”“白龙花灯”等非遗文化的《榕根》廉洁戏剧、打造一条依托剑门关5A级景区串“廉”的人文历史景点旅游专线、策划一组“案件警示+创意动漫”视频,把纪法、道理和哲理溶解于故事中。

  “从案件大数据分析来看,违纪违法干部出小问题、犯小错误时往往比较年轻。年轻干部很多涉世不深、阅历较浅,对党规党纪缺乏理性认知,案例故事直观、形象、生动,能够代入其中,可以起到‘温馨提示’‘扯袖拍肩’作用。另外,年轻干部对创意视频等新颖形式也比较感兴趣。”剑阁县纪委监委审理室主任唐瑜娇介绍说。针对年轻干部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掌握、不执行等问题,剑阁县纪委监委建立了一套以故事教育为载体的护航廉洁成长的“导航”机制,对识别诱惑能力差、欲望控制力弱、遭遇挫折困惑承压力不强、十字路口易选错路等主要风险,督促各级党组织适时提醒、敲打,管住“小”问题。从今年2月起,要求新提拔的县管干部都要参观李榕家风馆和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案件警示和家风故事教育。

  说到底,故事教育旨在提醒、劝导、警示、指引,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在敦促县市场监管系统主动说清问题动员会上,办案人员通报杨某案件后播放食虫植物诱惑、捕捉昆虫的《虫虫启示录》视频。案件查办和视频故事深深触动了涉案人员。几天后,20人主动说清问题,1人被移送司法机关,4人受到党纪政纪重处分,11人受到组织处理,揭开了该系统“股长经济”窝案的盖子。

  “将故事教育法运用于谈心谈话、廉政党课、组织生活、文艺节目、旅游文化线路等场景,比单纯的理论说教、古人论述更易于接受。当然,这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也是一项永续的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做细做实,教育干部遵规守纪、醒悟知止。”该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杜嫣然)

  【实践有方】丰富载体使党规党纪教育更走心

  “这堂课干货满满,让人受益匪浅。作为村党委书记,不仅要多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更要加强‘规纪法’学习,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前不久,在四川省彭州市纪委监委开展的“以案释法明纪·防范行权风险”专题授课上,该市致和街道高桥村党委书记高宏感慨地说道。

  如何实现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有形有效覆盖,彭州市纪委监委通过开展“湔江清风·明纪笃行”系列普规普纪活动,将“学规学纪、谈规谈纪、说规说纪、讲规讲纪、送规送纪、宣规宣纪、考规考纪”7个专项行动贯通起来,统筹全市工作力量,明确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司法局、市法院等60余个市级部门目标任务,倒排时间节点,推动“一把手”在普规普纪活动中履职尽责,在学习教育中及时发现并纠治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以案释法明纪·防范行权风险”专题授课就是7个专项行动中“学规学纪”的具体实践,该市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相关同志开展巡回专题授课,围绕近年来该市查办的基层干部违纪典型案例,深入进行剖析讲解,对相关党规党纪进行系统性、专题性、针对性讲解,让基层干部深刻明白什么红线不能碰、什么底线不能越。

  “如果说‘规纪法’学习目录是我们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的‘纲’,那么以什么方式开展学习教育则是关键所在。”彭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党纪处分条例、政务处分法、监察法等主要“规纪法”内容,积极推动督促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党章党规党纪学习内容纳入“必修课”范围,持续优化完善会前学习、教育培训、专题研学、主题宣讲、分片巡讲、以案释纪等制度机制,对学习标准进行量化,督促党员干部全面掌握、守住底线,增强按纪律用权、依纪律办事的能力基础。

  不仅如此,彭州市纪委监委还在学习教育“精度”上下功夫,针对不同群体,分层分级分类开展个性化普规普纪活动,特别针对年轻干部群体,制定履职“正负面清单”,让年轻干部时刻对照“清单”照镜子,加强纪律学习明晰底线红线,看清一些事情该不该做、能不能干,调整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同时,通过开展典型案例大讨论、主题党课团课、志愿者宣传、“规纪法”测试等活动,依托座谈交流、业务培训、师徒帮带、模拟实战等生动形式,精准实施党章党规党纪教育,进一步增强年轻干部的廉洁意识、纪律意识。(庄光虎   喻林)

  【实践有方】暖心回访让监督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刚受到处分时我十分难过,感觉人生有了污点。幸好组织没有放弃我,愿意找我谈心谈话,及时解开我的心结,让我重拾了干事创业的信心……”近日,湖北省宜城市流水镇莺河村党支部委员燕某对前来回访的流水镇纪检监察干部感慨地说。

  惩处干部不是目的,挽救干部才是初衷。为了让曾经“跌倒”的干部重新“站起来”,宜城市纪委监委秉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聚焦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对受过处分的党员干部开展暖心回访教育,使其消除顾虑、轻装上阵。

  宜城市纪委监委聚焦回访前、回访中、回访后三个环节,对受处分党员干部定制全周期的暖心“套餐”,引导受处分党员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回访前,逐一研判错误性质和情节、处分类型等,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回访方案,确保回访有力度更有温度;回访中,通过面对面谈心谈话、个别访谈等方式,全方位了解受处分人员思想认识、整改情况、现实表现,全力疏通思想堵点、工作难点,将回访教育工作做到心坎上;回访后,第一时间向受处分人员所在党组织反馈回访情况,积极协调解决回访对象提出的合理诉求,把受处分党员干部扶上马、送一程。

  “对被处分的党员干部,我们更加注重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及时为他们释困惑、解心结,让他们早日实现从‘有错干部’向‘有为干部’的转变。”宜城市纪委监委审理室主任桂向东说道。该市纪委监委通过对犯错误的干部“不放弃”“拉一把”, 让“跌倒者”再“站起来”,在全市范围内树立“改了就是好同志”的鲜明导向。

  此外,宜城市纪委监委还注重回访成果转化运用,结合下发的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有关单位以案为鉴,查找自身机制漏洞,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实现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2022年以来,宜城市纪委监委累计回访教育296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展走深走实走心的回访教育,通过全方位‘把脉问诊’,确保纪律处分不打折扣、受处分干部不掉队,全面提升监督执纪问责综合效果,做实做细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宜城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张凡   邓乐鹏)

  (本期兰台论策得到了河北省承德市,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路桥区、三门县、温州市、湖州市安吉县、嘉兴市秀洲区、金华市浦江县、衢州市常山县、开化县,福建省泉州市,江西省上饶市、上犹县,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郾城区,湖北省襄阳市、枝江市、竹山县,湖南省怀化市,重庆市涪陵区、大足区、巴南区,四川省天全县,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陆良县等地纪检监察干部的大力支持帮助,在此特别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