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身份造假折射腐败现象
发布时间:2009-06-30阅读:0 文字大小:

       6月25日,重庆高考文科状元何川洋被曝更身份造假,可能面临着被取消录取资格的结果。在重庆市招办信息网公布的信息显示,何川洋位列“2009重庆市直属中学报名考生中聚居少数民族(民族乡)特征信息公示”中,其“享受照顾类别”为“民族乡民族考生土家族”。(6月27日汉网—武汉晚报)

  而同样身份造假的不止何川洋一人,在重庆最东部的巫山县,县教委一名干部默认了“查出的31名违规考生大部分在巫山”的说法。县招办一位干部也表示:近期的确有不少考生家长前来主动要求放弃民族加分。(据成都商报)

  多年来,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作为国家的一项民族政策,为少数民族考生提供了更多享受教育资源的条件。我国高考加分政策规定,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为两种情况:一类是聚居民族考生(即户口所在地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加20分;一类是散居民族考生(即户口所在地是非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比如户口在重庆市区里的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

  以上两件事情均与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有关,所不同的是文科状元“树大招风”,直接将加分考生推向“风口浪尖”。试想,如果不是因为“万人瞩目”的高考状元,有多少非少数民族考生会通过享受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走进大学校园。而在事情的背后,似乎更改民族成分在某些地方已成为一种风气,究竟是谁为“改族”提供了方便之门?为何有这么多的考生走捷径来骗取“优惠待遇”。

  更换考生民族信息,会牵涉到多个部门和人员,这其中必定会牵扯到种种利益关系。走关系找路子的事情必不可少,不管是领导的“关照”还是下属的“殷勤”,政府招生部门是实现利益诉求的中枢,上不能得罪领导,下不能疏忽情分。更有甚者为其亲属谋求利益,增加录取砝码,何川洋的父亲何业大身为县招办主任当然也就能够利用职务之便使其更换身份。

  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增加考生高考分数,第一不利于高考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失去了选拔人才的意义;第二更有可能使政府部门暗箱操作、弄虚作假,进而滋生腐败;第三一旦查处,对考生会造成严重的打击,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不要让“考生民族问题”成为腐败症结,重庆文科状元更改身份的事情也并不鲜见,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措施来管理考生信息,杜绝相关人员滥用职权“耍心眼、钻空子”,杜绝“状元可能被取消录取资格”的悲剧再次发生。要坚持按程序办事、阳光操作,同时也要加强政府监督检查力度,保证高考录取的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