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在智慧的明灯下学习成长
发布时间:2012-07-06阅读:0 文字大小:

           阅读经典,在智慧的明灯下学习成长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古今中外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灿若繁星的名人志士和学者,正是基于长期坚持不懈的读书学习,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摆脱蒙昧,立志高远,为人类的解放作出彪炳千秋的贡献。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谈到目前文化领域建设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报告指出:“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如何陶冶道德情操,和谐我们的精神家园?我认为,需要从阅读学习中寻求答案。
冰心先生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经典著作,作为中外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其智慧哲思的光芒穿透历史,彰显思想价值,生生不息,历久弥新。阅读经典,体会圣贤的谆谆教诲和对人生立体式的观照,其中的营养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用心汲取。
      阅读经典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成功做人是一切事业的基础。我国关于做人的典籍更多地表现为经史子集,所恪守的是礼乐仁义。礼,是节;乐,是和;仁,是博爱;义,是忠信。这些优秀的思想文化,至今仍然是我们安身立命的行为规范。
     要做博爱的人。爱,是人世间最美的情怀。博爱,是以对他人无私而宽广的爱为基础,爱惜生命,懂得宽容,懂得感恩所有生活的馈赠,珍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胸怀博爱的人,必然会得到周围的肯定和爱戴,不会因一己之偏私损毁他人利益,更不会有碍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要做有担当的人,担当是敢于承担责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安国家,全社稷,君子之事也”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等等,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光复中华,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是先贤们对国家的担当,是大写的担当。当然,热爱祖国,并非一定要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和平年代的今天,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乐于助人,同样可以书写出我们对国家、对社会的担当。
孔子说:用豆子和水等粗茶淡饭来奉养父母,只要使父母欢乐,这就是孝道。孝道也是一种担当。《礼记》告诉我们作为人子的礼节是:在寒冷的冬天,要使父母感到暖和;在炎热的夏天,要使父母感到凉爽。晚上要服侍父母就寝,清晨起床后要先去探望父母是否安好。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这样的社会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孙中山说:“国民在民国之内,要能够把忠、孝二字讲到极点,国家便自然可以强盛”。
      阅读经典,学会淡泊。淡泊,并非消极厌世,而是一种高尚的境界。一个人的淡泊不在于他是否身在红尘,不在于形式上是否超世脱俗,而在于他的志向和德行是否宁静高远。古人说,小隐隐于山,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能把淡泊做到极致的人恰恰在朝野之中,他们虽处于喧嚣的时政,为人民谋福祉的同时却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这是孟子教诲我们的,无论成功或失败,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使自己不断完善和进步。
      阅读经典,学会让生活富有情趣。陆羽说“茶如佳人”;班固说“酒者,天之美禄”;管子说 “滋味动静,生之养也”;苏东坡写有《东坡羹颂》,汪曾祺写过《咸菜和文化》,吴伯萧的《菜园小记》,老舍的《养花》,梁实秋的《下棋》,田艺蘅《煮泉小品》等等,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生活的馨香。享受五谷,美食,欣赏春播秋收,花开草绿,冬寒夏暑,生活尽在平凡的琐事中被发现,被发掘着它本有的快乐。徜徉于经典阅读的世界,感受更多生活的乐趣,会让我们忘记烦恼,缓解压力,可以蓄积更饱满的精力迎接新的工作挑战。
亲爱的朋友们!“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典阅读,是一把拂尘,能够轻轻的掸去我们心灵中尚未落定的尘埃,使我们的身心变得洁净和轻松。经典阅读,更如一盏智慧的明灯,能够照亮我们成长前行的道路!能够让我们更加自信从容地生活!